-
2014-03-12
发展历程
项目背景及建设目标
2007年鞍山经济开发区为打开经济发展新局面,提出建设中小企业创业园,通过园区建设形成中小企业集群效应从而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经开区中小企业园区15年风雨兼程,如今运营状况良好、入住率常年保持100%。
鞍山市经开区中小企业创业园占地11万平方米,建有办公楼6栋和厂房18栋。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升服务能力,更好的助力中小企业发展,鞍山经济开发区中小企业创业园改造项目应运而生,改造后鞍山经济开发区中小企业创业园将划分为:企业服务、企业孵化、核心企业、企业加工、中试基地等五个功能区,通过环境提升、基础设施完善、智能化辅助,三位一体全面助力中小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总占地面积110000㎡,总建筑面积113264.45㎡,其中:丹弗斯地块占地面积20521.74㎡,建筑面积11682.37㎡;一期地块占地面积22369.56㎡,建筑面积25647.1㎡;二期地块占地面积67108.69㎡,建筑面积75935.98㎡。
智能园区建设
鞍山市经开区中小企业园区智能化建设,主要包括:智能可视化管理平台、环境检测设备、智能安防设备、智能感应设备、环境调节设备、能源管理设备等智能化设备。
项目建设背景
“完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加强标准、计量、专利等体系和能力建设”。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出现了“国家质量基础设施”这个稍显冷门的词语。质量基础设施“把脉”企业发展,中小企业是支持重点。
统计数据显示,中小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创造的最终商品和服务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为国家创造一半的财税收入,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中小企业己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推动创新、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看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在加强制造业创新体系建设、推动重点领域创新突破、促进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应用、优化创新创业政策环境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企业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随着十四五规划的落实、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的深入,创新必然成为政策制定的主要导向。在制定中小企业政策时,应以创新创业为导向,鼓动创新驱动型行业、企业的发展,形成促进创新的政策架构。第一,应通过政策培育创新的动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制定有利于智力成果转化的政策,从而激发创新的内在动能。第二,应推广新型孵化模式,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第三,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
同时国发〔2009〕36号文和国发〔2012〕14号文都提出了要大力推进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服务。
基础设施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基础,同样也是中小企业的“面子”。一个地区拥有高质量基础设施能够增进公众福利,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城市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城镇化的发展起着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的作用。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邮电、供水供电、商业服务、科研与技术服务、园林绿化、环境保护、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等市政公用工程设施和公共生活服务设施等。它们是国民经济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在现代社会中,经济越发展,对基础设施的要求越高;完善的基础设施对加速社会经济活动,促进其空间分布形态演变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本项目为鞍山经济开发区中小企业创业园改造项目,建设地点位于鞍山经济开发区。鞍山经济开发区中小企业创业园占地面积约11万平方米。
为更好的完善鞍山经济开发区中小企业创业园基础设施,并发挥区位交通优势,促进鞍山经济开发区整体发展,基础设施项目改造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中小企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的良好市场环境,同样离不开高质量的基础服务。中小企业是我国数量最庞大、创新最活跃、影响最深远的企业群体。但从供给体系来看,中小企业还存在着质量管理水平偏低、产品和服务竞争力不强、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通过本项目的改造可以有效地改善鞍山经济开发区中小企业创业园的基础设施现状,为鞍山经济开发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高质量的基础设施环境。因此本项目是十分必要的。